《Sense 8》
谁的父亲死了
请你告诉我如何悲伤
谁的爱人走了
请你告诉我如何遗忘
不管你拥有什么
我们生来就是孤独
一
“I was just…
Thinking about you.”
大学有一段时间,我以为自己快死了,每天都很害怕。我想到了史铁生,《我与地坛》里的他闻名于坚强和疾病。我买了一本他妻子陈希米写的《让死活下去》来读,希望找点慰藉。和预料中的相反,书中大部分情绪都是消极的;是一个寡妇的嘶吼、抱怨,是杂乱的。偶尔看到几句鸡汤,也不能让我对这本书产生更多的好感。幸好翻到了一则书评:“……她痛心疾首地说,你糊里糊涂地听”。我才意识到,“感同身受”这种感受是根本不存在的,语言或文字,都注定被误解。人与人之间能做到的极致,就只有陪伴。所以,我们生来孤独。
但在《Sense 8》里,打破了这个极限。8个人都有相同的唯一超能力,就是“感同身受”。如果如上面所说,他们能做到这一点,是否就再也不会孤独?第四集,当所有人同时哼起《What’s Up》,明明是默契的同步,你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到每一个人此刻又是多么得孤独,两个对立面在穿插、交融,加上剧情的设定:这个能力没有办法控制,它自然会来,无法利用,无法改变,我们终将孤独。
二
“Face your demons with us.”
主角们对自由的追求和偏执,让我羡慕。
他们面对着这个社会最严重的问题,没有让这个社会的悲哀,变成自己的悲哀。Sun从来没有臣服于亚洲传统父亲重男轻女的观念,她做的一切,只是为了兑现对母亲的承诺;在混乱贫困、疾病泛滥的非洲,Capheus没有选择金钱和权力,坚定不移地听着妈妈的话;面对酗酒、家暴的父亲,Wolfgang选择了杀掉自己血缘上的至亲;高层阶级对家族名誉的病态维护,第三世界对LGBT的抵制和侮辱;毒品、同妻、性……Wachowsksi姐妹恨不得把这整个世界的压抑一股脑扔在观众面前,他们希望颠覆你既有的世界观,重新思考之前的一切,是不是真的就是其他人说那样。
直面这个世界所有的黑暗。这是我们的slogan,这部剧的导演给了最好的诠释,给你一个看透这个世界的机会,你又敢面对吗?
三
“By choice.”
在Felix的病床前,Kala感受到Wolfgang那种失去亲人般的痛苦,她问Wolfgang:“你和他就像亲兄弟一样吧?”,Wolfgang说,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比血缘更加紧密的联系–选择。
整部剧,好像是一次三观的洗礼,在这句台词后达到了高潮。多少人被困在血缘的桎梏中,无法脱身。血缘,只是一个随机的,你无法去否认的关系。而在我们成长,能够独立思考之后,通过自由意志的选择,难道不比这种随机性更加强大?
我选择你成为我的妻子,我选择你做我一辈子的兄弟。
不受任何束缚,这是自由最真正的含义。
四
“What is Human – 生而为人”
第十集最后十分钟,我是跪着看完的。 我不曾记得在哪部影视剧里有过一个场景,能让我离开椅子,无法安坐,双手按着脑袋,仿佛要爆裂,还“哭的像个两百斤的孩子”。
权利的游戏里,“For the watch”,Snow被一刀一刀捅死;汉尼拔里,各种奇异的腐烂死尸;荒野猎人里,小李子躲进马肚子里取暖;都只让我邹邹眉头,我以为我已经强大到不害怕看任何剧情。
可当我看着,从宫缩阵痛开始,到开三指、开五指,婴儿挣扎着,冲破产道,汲取第一口空气……那一瞬,我放佛感受到,母亲体温渐渐冰冷,最后一次微弱的呼吸,最后一滴眼泪……在生与死面前,作为人类的我们,从来都没有任何抵抗力。
五
“For me, it is like 1985.”
Riley自嘲着回答父亲的夸奖,“DJ不过就是让一群喝醉的人high起来,借着音乐约个炮而已”。父亲说:“贝多芬在他那个年代的作用,也一样”。
看到父亲和朋友们在演出前抽大麻,让自己更兴奋,Riley开玩笑说:“现在是1985年吗,还在抽大麻?”
“对我们来说,永远都是1985……”
圣诞特辑里,Lito从来没有想到妈妈原来早就知道自己是个Gay,她不在乎邻里亲戚们的嘲讽,“Come here, my baby penguin”,Lito双手放在身后,极力地抑制着自己的激动……
可能我们永远无法做到感同身受,但是我们可以做到设身处地,包容和理解、博爱。
六
“The End”
我很自豪,有一颗大心脏,能适应剧里面的“重口味”,愿意接受,所有不一样的生活和选择,还有想法。
当我们不得不从从剧情中抽离,要真正独自去面对这个孤岛世界,“最终,衡量我们的,是内心的勇气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