Writing

那些谦卑的年轻人

young bloods

“我生于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北京中产阶层家庭,有北京户口,家人在北京有房。敲出这行字时我感到十分愧疚与不安,因为这行字里包含了绝大多数中国人奋斗一生都未必能得到的东西,而我居然一出生就拥有。”

作为一个出生于五线城市工薪阶层家庭的人,读到这位近期知名的燕园学子岳同学的文章时,居然会有一种强烈的感同身受。

因为是独子且父亲有单位的原因,我从小就享受比堂兄妹更多的来自长辈的溺爱,享受城镇的教育资源。而作为一个既得利益者,能勉强算是没有辜负这些占有的资源:考上大学,步入社会后,收入能达到中产标准。同样的“愧疚”时常出现在和亲戚们本就不多的接触中,总会有一种感觉:我现在能负担的起的,都来自于那些被我“吃掉”的资源。

而真正令我感到“不安”的,是思想上的隔阂。


相信你应该也听到过其他人“读书没什么用”的论调,还是混个公职或者嫁个有钱人来的实在。
我从不歧视这种观念,因为曾经我一度也认为,学校并没有那么大的好坏之分,上大学和不上大学也没有那么大的好坏之分,这是以五十步笑百步。

我的大学并没有让我改变这个认知。来自学校,听到的大多数是制度内套路化的官腔;来自同学,感受到的大多数是父母老师帮着报的专业或是被调剂专业后的迷惘。我愚蠢地以为,其他好一点的大学,也好不到哪里去吧。所以,如果你真的够努力,有没有这么样一个大学校园的环境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。

这里要感谢github,让我看见了这个repo。让我知道我对大学的误解,仅仅是因为我的孤陋寡闻,而并非事实如此。通过岳同学的信,了解了这次事件的始末(你可能说这会导致偏见,我也这么认为,但从这次事件的另外一方,我没有办法获取到任何有用的信息)。

我辈最优秀的青年已经学会用一种现代公民的姿态,诉诸法律条例,维护自身利益!
我辈最优秀的青年面对权力不对等的境况,敢于群起而上,奋力反抗!
我辈最优秀的青年从来没有忘记五四风雷,用铿锵的文字,警醒世人!

我想起了《死亡诗社》里,大家站上课桌,朗诵着:“O! Captain! My Captain!”;我想起了某本书中提到那些年复旦的毕业季,大家用三轮车拉着钢琴在校园里通宵演奏。

这是我印象中大学该有的样子。


“传承火炬的人从不曾缺失,只是监管火炬的人早不是当年那些看着它燃起的人。”

他们用叫家长来侮辱你理性而独立的人格;他们用“可能受jing外势力指使”来践踏你的社会责任感;他们威胁你能否“顺利毕业”……

“这到底是谁和谁的斗争?”

xinyue


总有人劝你放弃。

劝你别再谈什么理想,家里开个奶茶店、包个工程能赚的更多;劝你太过劳累,回来有个照应;劝你被现实冲昏了头,忘了自己。

我不想只因为再找一些同路者,就来劝你和我一起坚持,那样和其他人也没有什么区别。我也不知道这到底是对的还是错的,我只知道有些人注定要这么走下去。

Young bloods,
be humble,
stay young.

2018.5.4